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铭星冰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62152260
手机:18518605588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风林绿洲西奥中心a座20层
邮编:100101 联系邮箱:wuws@esnow.com.cn
非凡冬奥 北京坚定兑现承诺-k8体育
冬奥国家队
训练基地承建商
中国滑雪协会会员
万达战略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的合作伙伴
北京冬奥会从申办成功,到筹办组织、场馆建设运行,经历了极不平凡的五年半时间。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方针得到了最好的实践。
北京冬奥会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筹办成果丰硕,现在可以自信地说:我们完全有能力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
运营团队
500余核心人员涉25领域
实战演练为赛时积累经验
北京冬奥会期间,将使用12个竞赛场馆,根据场馆空间范围和运行特点,共组建了9个场馆运行团队。目前,运行团队的首批工作人员进入场馆(群)一线集中办公,这也是冬奥会筹办工作向赛时体制转变的重要标志。
据悉,运行团队涉及500余名核心人员,覆盖竞赛组织、场馆管理、人员管理、技术、电力、安保、医疗防疫等25个业务领域。
北京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部长姚辉表示,“场馆化办公意义重大,一是将筹办工作的重心调整到场馆运行上来,对系列运行计划、政策标准、运行程序等进行实战检验;二是将筹办优势力量集聚到运行团队中来,将98%以上的问题发现在场馆,解决在场馆;三是将全体工作人员纳入场馆管理体系,团队采取主任负责制以及‘单项指挥、双向汇报’的运行模式,力求高效决策、高效运转。”
延庆场馆群团队2019年就已组织了“十四冬”高山滑雪竞速项目的比赛,目前已有130余名工作人员在场馆一线办公。到目前为止,他们已陆续组织了医疗急救、高山滑雪与雪车雪橇竞赛组织、赛事组织风险研判与应对等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团队战斗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场馆的运行团队中,不乏各项工作的专家级人物,比如前冰壶世界冠军王冰玉和前速滑世界冠军王北星就分别在水立方和国家速滑馆运行团队中任职项目竞赛主任,这也使得专业性得到保证。接下来,各场馆运行团队的目标,是加快专业化、国际化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办好“相约北京”系列测试活动,为冬奥会进行实战演练。
推广普及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正在从愿景走向现实
2018年9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中提出,大力推广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助力建设“健康中国”,奋力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脚步的日益临近,全国各地冰雪运动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早已不再是口号,而正走向现实。
每年冬天为期数月的全国大众冰雪季活动至今已举办了七届,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巨大的冰雪热潮。据统计,全国大众冰雪季创办以来,已覆盖国内31个省区市的184个地市。主办方预计,通过系列活动,直接参与冰雪赛事活动、接受冰雪运动知识宣传培训的人数将超过1亿人次。
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常务副主任丁东表示:“大众冰雪季将积极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冰雪运动推广普及新方式、新做法、新创意、新技术,广泛利用5g等现代技术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创新各项赛事活动的设计和安排,在全国范围内有重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势必会让更多的普通百姓了解冰雪运动,并且参与其中。
与此同时,旅游大数据显示,最近几年入冬以来,滑雪已成为热度最高的冬季旅游玩法。更令人欣喜的是,过去与冰雪“不沾边儿”的南方城市也在北京冬奥会热潮的影响下加入到冰雪运动中来,比如广州、上海、昆明、重庆、杭州等地打造了冰雪旅游综合体、高山滑雪场、室外戏雪休闲乐园等多样化产品。这种现象被称为“冰雪下江南”,而它也为不断扩大“冰雪人口”打下了基础。
在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的比赛地张家口,河北省第二届冰雪运动会就在新落成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进行。为了扩大参与规模,还加入了深受大众欢迎的雪地足球赛事。能够在奥运场地体验冰雪运动的快乐,对普及冰雪运动并激发参与者的热情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与此同时,冰雪进校园活动在国内各地已成“常规项目”。据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军介绍,北京冰雪进校园正逐渐形成“一区一品”的区域特色,因地制宜,比如城里的孩子上的多是冰,郊区的孩子上的多是雪。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已有198所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很多学校不仅有冰球队,还开设冰壶、花滑、陆地轮滑球、陆地滑雪等各类特色体验课程,让冰雪运动深入孩子们的心。
北京冬奥组委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任赵英刚认为,纵观国际冰雪强国,多是教育强国,特别是冰雪教育较为系统的国家。国内冰雪运动之于教育起步较晚,因此我们更要推进体育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将冰雪运动纳入学校教学和考核,并制定冰雪进校园大纲,培养一批冰雪运动组织人才以及教练员等专业人才,都是应该实施的有力措施。
可以说,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不断升温,“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而且,2022绝不是终点。
冰雪健儿
封闭集训备战不停 主场力争创造佳绩
北京冬奥会的主角,当然是争金夺银的冰雪运动员们。作为东道主,中国冰雪健儿更加受国人关注。虽然受新冠疫情影响,所有冬季项目国家集训队一直处于封闭集训的状态,但运动员们还是非常珍惜训练时光,并抓住宝贵的比赛机会展现自己,为冬奥会积蓄力量。
1月31日,中国自由式滑雪选手谷爱凌在世界极限运动会上摘得两金一铜创造了历史,也为中国冰雪军团备战冬奥会鼓舞了士气。谷爱凌在接受奥林匹克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采访时表示,自己在北京冬奥会的目标就是要争金。
此外,谷爱凌还希望自己能为冰雪运动带来更大的影响,“如果我80岁时回顾一生,我希望年轻女孩给我来信,说是我激励了她们走上雪场,或者向她们展示女孩也能做更难的动作,这比奖牌更重要。”
除了谷爱凌,中国军团在冬奥会上还有几个夺金点。比如单板滑雪u型池项目,刘佳宇曾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摘得银牌,她的队友蔡雪桐曾两夺世锦赛冠军。
为中国取得雪上项目首枚冬奥金牌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这几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北京2022年冬奥会在空中技巧项目新增混合团体赛,男女实力均衡的中国队对这个项目可谓势在必得。
在冰上项目中,中国军团也瞄准了金牌。据中国滑冰协会副主席申雪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国家花样滑冰集训队大部分时间在北京首钢的冬训中心进行备战,运动员一天两场冰上训练,此外还有陆地训练。节目编排期间一天要用六七个小时在冰上进行细节磨合。
据申雪介绍,目前阶段的备战重点是3月底的花样滑冰世界锦标赛。这次花滑世锦赛也是北京冬奥会的资格赛,将决定中国队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席位。
“时间已经不是很多了。我一定会用最大的激情和斗志去备战,每天都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希望在家门口拿金牌。”短道速滑男选手任子威说。他表示,疫情暴发后国家队进行了长时间的封闭集训,最近的比赛是在今年4月,届时短道速滑国家队将进行重组,把最终的冲刺人员名单定下来。
目前,冰雪项目国家队分别在北京首钢、延庆,河北承德、张家口、涞源,以及新疆、甘肃、内蒙古、吉林等地集训,按照“每天都是奥运会”的要求,进行实战模拟演练。他们的目标都很明确:在家门口创造佳绩。
志愿队伍
吸引优秀世界青年代表 服务赛事传播中国文化
一届完美的体育盛会离不开志愿者的辛苦付出。据北京冬奥组委志愿者部招募管理处处长任炜介绍,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报名人数目前已超过百万。北京冬奥会将选取最优秀的世界青年代表来到北京和张家口参与志愿服务工作。
北京冬奥会计划招募2.7万名赛会志愿者,冬残奥会志愿者1.2万名,主要从冬奥会志愿者中保留。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开始于2019年12月5日,将持续到2021年6月30日。
根据目前的报名数据,女性报名者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达到70%左右。总体而言,报名者的年龄区间集中在18至28周岁,占比九成。
那么,对于冬奥会志愿者个人而言,需要满足哪些方面的要求?北京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滕盛萍介绍说:“第一是要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吃苦耐劳精神,因为冰雪运动过程中温度较低。第二是志愿者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学习与冰雪运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第三是要能展现非常好的精神风貌。志愿者应该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风貌的展示者。”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冬奥组委已建立起滑雪专业人才储备库,滑雪战队已于2018年底正式成立,队员们将以冬奥组委前期志愿者身份参加培训活动,连续两个赛季通过测试考核工作的,由冬奥组委发放合格证书,为赛事专业服务做好准备。而这也是由冬奥项目的特点决定的,要求志愿者达到北京市大众滑雪8级及以上水平。
场馆准备
北京市竞赛场馆
全部具备测试比赛条件
场馆建设是办好北京冬奥会的基础,竞赛场馆更是运动竞技、观赛和展示城市发展水平的窗口。北京冬奥会的竞赛场馆,从立项、设计到建设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国家元素、地方元素以及冬季运动项目发展特点等融合了进去,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在北京赛区的12个场馆(含训练场馆)中有11个场馆为2008年奥运场馆,经过改扩建旧貌换了新颜。唯一的新建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也是把2008年奥运会的两个临时场馆——曲棍球场和射箭场拆除后进行建设的。从“鸟巢”(冬奥会开闭幕式)到“五棵松”,从首都体育馆到国家体育馆,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大放异彩的场馆,如今升级为“双奥场馆”,而且都具备冬夏项目场地双向转换能力,这也为它们平添了巨大魅力。
而新建成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速滑馆,充分体现了“中国智慧”。它的冰面是真正的全冰面,1.2万平方米的冰面没有任何缝隙,非常不容易。今年1月22日,它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成功,速滑前世界冠军、“冰丝带”运行团队速度滑冰项目竞赛主任王北星第一个试滑,500米滑出55秒99的成绩。她说:“这是我在2014年退役后,滑出的最快速度。”这也让“冰丝带”的冰面,距离冬奥史上“最快的冰”的目标更加接近了。
其实,“冰丝带”只是冬奥场馆富有高科技含量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经北京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反复沟通,已决定在国家速滑馆等四个冰上场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方式制冰,这是奥运史上的首创。在顺利实施之后,其碳排放趋近于零,相当于减少近3900辆汽车的二氧化碳年度排放量。而这正是北京冬奥会绿色办奥的重要体现。
3日,记者从北京市重大项目办获悉,北京冬奥会北京市竞赛场馆全部具备测试比赛条件,首次全面完成制冰、造雪工作。
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张家口赛区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和国家越野滑雪中心,都拥有冬奥历史上最具挑战的赛道、最为复杂的场馆,场馆建设难度极大,但绿色环保仍是“底色”,青山绿水成了这两个赛区的最大地标。
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处长刘新平表示,“可持续发展是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的目标。北京冬奥会不仅要建设出举办比赛所用的场馆,还要让这些场馆成为方便群众游览、健身、休闲、娱乐的公共设施,让老百姓从冬奥筹办中实实在在受益。”
其实,每座场馆都拥有一张面向未来的发展蓝图,比如水立方就是世界首座实现“水冰转换”的场馆,冬奥会后可实现春夏秋三季开展大众水上运动,冬季开展冰上运动;国家速滑馆,1.2万平方米冰面根据不同项目分区域、分标准进行制冰,可接待超过2000人同时开展冰球、速滑、花滑、冰壶等运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今后可以作为运动员的训练基地,也会成为服务大众的冰雪休闲度假胜地。
让奥运会适应城市,而不是让城市适应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将为变革中的奥林匹克提供“中国方案”。(本报记者 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