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铭星冰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62152260
手机:18518605588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风林绿洲西奥中心a座20层
邮编:100101 联系邮箱:wuws@esnow.com.cn
大冬会见证中国高校冰雪运动发展历程-k8体育
冬奥国家队
训练基地承建商
中国滑雪协会会员
万达战略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的合作伙伴
来源:
新华社
发布时间:
2019-03-14 15:57
当地时间12日晚,第29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落幕,燃烧了11天的主火炬渐渐熄灭。此次大赛中,中国代表团在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优势项目中有着不俗表现。
参加此次比赛的队员和相关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从以往只为争金夺银到现在冰雪教育在高校落地生根,大冬会见证了冰雪运动在中国高校的发展历程。
24岁的管莹莹来自长春师范大学,目前是该校冰球专业的学生。已是第三次参加大冬会的她告诉记者,从小自己就有从事冬季运动的梦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冰球在东北的哈尔滨等城市有着非常好的群众基础,小时候很多学校都组建了冰球队。
“那些没有球队的学校,孩子们自己制作简易球杆,用铁罐头盒子当冰球打。如今,我们不仅在学校学到非常系统的训练知识,而且学校也非常重视冰雪文化的教育。”管莹莹说。
哈尔滨体育学院的朱志强是本次大冬会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冬奥组委特聘专家。哈尔滨体育学院是中国最早开设冰雪运动的高校之一,近年来,该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力度在不断加大。朱志强还欣喜地看到,冰雪教育在中国形成了“多地开花”的局面。
朱志强说,1956年建校时,哈尔滨体育学院只有“水冰教研室”,当时连滑雪教研室都没有;上世纪80年代,该校成立了冰雪部;2012年,该校成立了以硕士点和博士点培养为主的冬季奥林匹克学院。
他说,现在该校本科学历以上学生有6000多名。“我们不仅注重冰雪竞技项目后备人才培养,还和韩国、美国等高校合作,建立了冰雪人才培养计划。随着教育合作的不断推进,中国将会涌现出一批既有国际视野,又了解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
朱志强曾全程参与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起草和修订工作。他说,规划中提到冰雪文化进校园和冰雪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这恰恰是哈尔滨体育学院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内容。
在冰雪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力争让哈尔滨体院走出去的学生都具备相应的冰雪项目基本技能,让冰雪特色办学使每一名学生受益,达到冰雪教学校内全覆盖、冰雪基本技能全员能达标的目标。另一方面,学校将继续发挥冰雪学科专业全国领先的优势,直接面向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国家培养和储备更多高层次、高水平的冰雪体育人才,包括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冰雪场地设施管理和维护专业人员等。
“人才培养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希望使哈尔滨体育学院真正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不是主场的主力’。”朱志强说。
本次大冬会中国代表团旗手杨诗琦也是高校冰雪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在加入大冬会中国代表团之前,杨诗琦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北京大学滑雪队队长。这个3月,杨诗琦经历了人生中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参加正式国际比赛,第一次获得国际雪联的积分,也是第一次担任大型赛事的代表团旗手。
从小喜欢滑雪的杨诗琦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她是通过高考而非体育特长生身份进入的北大。她说:“近年来,中国高校的冰雪教育氛围和文化越来越浓。目前北大滑雪协会的注册成员有约5000人,从大一到大三,我也见证了滑雪运动在校园里逐渐受欢迎的过程。”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常务副主席薛彦青说,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战略的带动下,中国有越来越多高校开展冰雪教育,这次大冬会除了东北高校以外,来自北京、上海、山东等高校的很多学生也参与其中,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这次取得1500米短道速滑冠军的安凯就来自中国海洋大学。我们可以看到,更多运动员是在享受比赛,展现出中国大学生阳光、自信、开放、友善的良好风貌,他们参赛获得的经历都将为其大学生活增添精彩一笔。”薛彦青说。
朱志强说:“冰雪运动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那是一种不畏严寒、征服自然的态度,一种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一种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勇气,更是一种追求卓越、志存高远的境界。希望通过教育部门的不断努力,冰雪文化不断深入人心,让冰雪教育在中国校园落地生根,让冰雪之花更加晶莹夺目。”